大秦嬴鱼_第10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0节 (第1/3页)

    ??但是,古希腊语和后世传下来的西方文字,应该不一样吧?就跟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有着天壤之别。

    ??不过,说不定名字不会变化太大?毕竟是作为神话传下来的,口口相传的名字发音叫法应该不会差别太大...吧?

    ??但不管怎么说,秦鱼总算从一个名字上,找到了一些熟悉感。

    ??秦鱼微笑着叫他起来,然后问他愿不愿意跟他进城歇歇脚。

    ??自然是由那个匈奴人翻译的。

    ??阿瑞斯非常高兴的答应了,然后从帐篷里牵出

    ??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出来,说是送给秦鱼做礼物。

    ??秦鱼着实被惊了一下。

    ??这样衣衫褴褛混的跟个野人的队伍中,是怎么藏下这样两个雪白皮肤跟个洋娃娃似的金发碧眼的小孩子的?

    ??不对,他应该好奇,这一路上,这些人是怎么保证这两个小孩子不掉称不晒黑仍旧保持这样肉嘟嘟的脸颊的?

    ??他们身上甚至穿着还算干净的羊绒披帛,没错,秦鱼一眼就看出来,他们身上穿的,跟他身上穿的一样,都是羊绒。

    ??秦鱼看着这个一脸献宝神情恭敬的奴隶男人,心里告诉自己,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小孩子秦鱼收下了,以阿瑞斯对待这两个小孩的态度,若是秦鱼不收下来,他们肯定会被当做礼物送给其他人,若是这样,秦鱼还不如自己手下来呢。

    ??秦王听说秦鱼从城外带回来一个男人和两个小孩,便让人叫秦鱼把他们带过去看稀奇。

    ??秦鱼跟秦王解释了他觉着这个男人应该是那群战俘的头目,还是一个贵族的猜测,又说了他要跟这个叫阿瑞斯的奴隶学习他们的语言和文字的打算。

    ??秦王听了好笑道:“不是说让他们学习咱们秦语?你怎么自己反倒跟他们学他们的话语?”

    ??秦鱼笑道:“能听懂他们的语言,才能跟他们的人交流。”

    ??秦王摸摸下巴上的胡须,不知道想到了什么,颔首道:“有道理。既如此,便让郎官们都来学一学吧。”

    ??等郎官们学会了,就去教这些战俘学说秦语,这样,他就不用学习他们的鸟语也能问出他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了。!

    ??第99章 荀子

    ??秦王四十年的新年过的些许伤怀,因为秦国的太子死了,老王失去了继承人,并不是一个好的兆头,秦国的君王和大臣们,忧心和惶恐是不少的。

    ??但是,失去了太子的秦国,并没有不安,相反,他们顺利开拓了一片新地,那里有肥沃的土地,广阔的草场,成群的牛羊,以及新的强大国家,这似乎又昭示了秦国的富有和强大,和乐和向荣代替了失去太子的忧虑。

    ??秦王四十一年,悼太子周年祭之后,在范雎制定的作战计划下,秦王派兵攻打下魏国的邢丘,断绝了魏国在黄河北岸的领土控制,河内郡大半入秦国彀中。

    ??有了如此军功,秦王正式拜范雎为相。

    ??范雎为相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了攻打韩国的计划。他的计划是攻取韩国的咽喉之地,将韩国的领土从中分成两段,这样,韩国的领土成了飞地,秦国正好吞并这块飞地。

    ??范雎看中的这块“飞地”,就是上党。

    ??同年,穰侯在陶地病逝,宣太后在接连失去一个儿子和两个弟弟之后,悲伤而死在芷阳宫。

    ??泾阳君接到消息之后,想要来咸阳为母亲送丧,被秦王拒绝了。

    ??宣太后的丧礼并没有失去了她做为掌政太后和秦王母亲的哀荣,但又有什么用呢?就是有再精美宏大的陪葬,人死了,最终也不过是一捧黄土罢了。

    ??与太子不同,宣太后的死亡,并没有停止秦王东出的步伐,在这一年,秦国分别派兵攻下了赵国三城和韩国的少曲、高平两地,进一步充实了秦在河内郡的土地。

    ??此时,赵国正处于老王去世,新君即位的关键时期,秦国在此时攻打赵国,赵国上下皆惶恐不安。

    ??新君年少,赵太后掌政,秦国迫不及待的攻打赵国,赵太后无法,急忙向齐国求救,但要齐国出兵,必须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做质子才行,赵太后怒而拒绝。

    ??为了能说服赵太后同意,左师触龙跟赵太后说了一番“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

    ??这就是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了。

    ??最后秦国自然是退兵了。

    ??这个时候,秦国的视线都在韩国这边,很难说,秦国选在此时去攻打赵国,没有

    ??趁乱占赵国便宜的意思。反正都是跟秦国接壤的土地,不占白不占,不是吗?

    ??齐国出兵之后,秦国理所当然的就退兵了。

    ??这一年,是秦王四十二年,秦王将白起从西域召回,与范雎一起,将相合谋,共同制作攻打韩国的具体战略计划。

    ??这一年,距离白起离开秦国到西域,差不多快三年了。

    ??这三年里,秦国的朝堂成了范雎的一言堂,白起则是避过了太后幽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